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比较标准的正常肝脏大小,因为每一个人的身高、体重、肥胖及骨骼架构不太一样。有报道,正常成人大概正常的肝脏前后径是15cm-16cm,左右横径是25cm-26cm,厚度大概是5cm-6cm,但也只是大概数据。
严格意义上看肝脏大小是否正常更多是依靠影像学,最常用的是腹部超声或是腹部CT进行判断,若在影像学显示肝脏较厚,甚至有回声不均匀的情况,可能是脂肪肝。
此外,若CT显示肝脏缩小,肝左叶和肝右叶都出现了不均值的回缩,此时可能是肝纤维化,甚至是肝硬化。
1.肝功能。通过检查各种转氨酶、胆红素水平,可以判断肝脏功能代谢是否正常,是否存在病.变。
2.肝脏彩超。通过肝脏超声检查,观察肝脏的形态、结构、以及根据超声回声判断肝脏是否存在异常。
3.乙肝两对半。检查乙型肝炎病原学的标志物,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。
4.甲胎蛋白。甲胎蛋白是肿瘤标志物是诊断和排除肝癌,特别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。
检查肝脏可以做肝功能检查、影像学检查、病理学检查、肝脏穿刺检查等。
1.肝功能检查:主要通过抽血化验,根据化验报告判断肝脏是否存在损伤。
2.影像学检查:主要通过B超、CT、核磁共振等进行检查,可以检查肝脏的情况,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、肿大、损伤等,其中临床上常用B超进行初步筛查,即便捷又不会损伤身体,且性价比高。
3.病理学检查:主要是通过对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分析,判断肝脏是否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程度,对于治疗和病情的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帮助。
4.肝脏穿刺检查:主要用于肝脏的病变性质不明时,可以进行肝脏穿刺,取出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。
肝脏检查的方法有很多种,临床上根据病情不同,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,建议如果需要进行肝脏检查,可以先进行病情评估,再做检查。